村网通总站 鹤林社区 654584.nync.com 欢迎您!
渠县宋家乡距县城38公里,幅员面积28平方公里,全乡45个村(居)民小组,总人口1.3万余人。近日,“达州边界行”采访组一行来到宋家乡,零距离了解其发展历程,领略当地一山一水、一村一道的蝶变。
产村相融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
当天下着蒙蒙细雨,采访组一行从达城出发,驱车2小时后进入宋家乡地界,水泥路面不算宽阔,却十分干净整洁。道路两边,上千亩的桃园、李子园郁郁葱葱,处处一片繁荣的景象。
几经蜿蜒,采访组一行来到了小黎村,道路两旁的花椒园内,十余位村民戴着斗笠、拿着剪刀在地里聚精会神地修剪枝丫。
宋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“花椒园刚开始起步,我就在这里工作了,如今和老伴儿每月收入3000多元。”今年61岁的村民李红告诉记者,2016年该花椒种植基地刚成立时,她就应聘成了这里的一位员工,每天能拿到60元钱工资,比以前种地收入高很多。 为解决群众收入匮乏问题,宋家乡按照“产村相融、成片推进”的新农村建设思路,发展现代农业,加强产业扶持力度,积极促农增收。该乡先后回引罗庆全、程英、罗术碧等村民回乡发展产业,现发展2000亩李子基地1个、2000余亩核桃基地1个、1000亩和800亩柑桔基地各一个、600亩花椒基地1个、500亩白芷基地2个,培育200亩水产养殖基地1个,新建年出栏生猪6000头的大型养猪场1个,培育养牛场6家、养羊大户3家,实现了“一村一品舞活产业链、特色农业促农增收”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。 易地搬迁 贫困群众笑开颜 采访组一行来到太吉村5组看到,一栋栋青砖白墙的“小别墅”十分亮眼。这里是宋家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。 “这辈子都没想到能住这么好的房子。”村民杨茂珍告诉记者,她以前住在山上的土坯房,2000年被山洪冲垮后,因儿子、儿媳在外务工,两个孙子在外上学,她只好独自一人寄居在别人家。2017年,她搬进了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新居。 据宋家乡党委副书记、乡长王宇介绍,为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,2019年以来,该乡对230户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,建立集中安置点2个,安置77户191人,分散安置153户381人。同时,依靠致富带头人陈明泽回乡发展种植产业,90%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问题得到解决。 能人修路 最美家乡情 1974年出生的程英在外务工24年后,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,于2015年回到了宋家乡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。 2015年9月,程英创立四川健康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先后在宋家乡大黎村、小黎村流转土地1400余亩,规模成片种植花椒,同时发展生猪、肉牛养殖。对于有意向种植花椒的农户,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合作方式,公司出种苗、出资金、出技术,农户出土地自己管理,按七三分成,农户成为企业股东。目前已有10多户农户与公司签订合同。 “我们的‘九月青’花椒,年产值30吨,如今批发价卖到40多元一斤。现在交通十分便利了,重庆、成都的老板直接开车过来收购。”程英告诉记者。 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不方便问题,宋家乡整改祥和社区阵地建设,修建了张家湾水库排水渠4000米,硬化了太吉村核桃基地到安置点便民路1.3千米,拓宽了小黎村村道1.5千米,启动并完成了大黎村、小黎村高标准示范农田建设1600亩,新建山坪塘4口、灌溉渠2千米、3千米便民路,全面完成祥和社区、鸡山村、大黎村、太吉村农网改造工程。 如今的宋家乡活力四射,在经济文化发展上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 来源:达州日报